减肥没有那么难,这样做,让你越吃越瘦

对于吃货们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可以享受到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满足自己的不同口味。可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果吃得忘乎所以、刹不住车的话,体重就极有可能直线上升,面临着长胖的风险。
有些人把美食和好身材对立起来,认为只能二选一,想要拥有健康及好身材,就要放弃美食;享受美食,就要放弃好身材。
事实真的如此吗?有没有既能享受美食,又能变瘦的秘诀呢?
答案就在这本《边吃边瘦的营养书》里。本书介绍了减肥必备的营养学知识,指出控制体重的关键在于热量平衡。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是改变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还分析了常见减肥膳食的利弊,破除常见减肥谣言,告诉读者长期维持体重的秘诀。
本书作者郑西希,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师,医学博士。她在临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关于健身、减肥、营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都缺乏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答案真假难辨。于是她开始撰写关于营养、减肥和运动的科普文章,向大众讲述实用、靠谱而有趣的营养学知识。
怎样才能边吃边瘦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控制体重的基础是热量平衡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控制体重的关键是什么?是热量平衡。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我们人体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就会逐渐储存在身体里,变成脂肪,导致肥胖。
当我们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时,人体就会动用储存的能量,达到消耗脂肪、减肥的目的。
那么我们摄入的热量从哪里来的呢?就是来自我们吃的食物,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营养素是热量的来源。
我们消耗的热量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吃、动和维持生命生活方面。
为什么说吃东西也会消耗热量呢?因为食物从吃进嘴里,到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一定会消耗热量,但是消耗的热量绝不会超过摄入食物所提供的热量,所以吃得多,还是会多长肉的。
“动”就是指我们每天的身体活动消耗,包括日常体育锻炼,还有买菜、做饭、洗衣服等日常活动消耗的热量。
维持生命活动就是基础代谢,指的是我们不动也会消耗的热量。因为我们在安静不动的时候,我们身体的重要脏器如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还在高速运转,还有我们的肌肉,即使不运动也会消耗热量。一般基础代谢消耗的热量在所有热量消耗中占比最高,约占每日总热量消耗的60%-70%。
长期摄入热量过剩,体重会增加,长期热量不足,体重会减轻。可是有些人发现,自己每天也控制饮食了,增加运动了,但是体重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变化,而是有时升有时降,反反复复围绕一个固定的值上下波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体很多生理机制的目标就是要保持热量平衡,只有热量平衡,身体很多机能才能正常运转。比如我们的大脑每天消耗的热量占全天热量消耗的20%,如果突然减少热量摄入,我们就会感觉头晕、嗜睡、思路不清等。所以,人体会千方百计维持摄入的热量等于消耗的热量。
如果一个人突然大量减少热量摄入,身体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基础代谢会明显下降,身体活动相关的热量消耗减少,肠胃对食物的吸收增加,人会有饥饿感,食欲增加。
很多人通过严格控制饮食来减肥,由于感到饥饿,又忍不住多吃,反而使体重增加,越减越肥。
长期保持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体重肯定是会逐渐下降的,我们需要长期采取科学的减肥方式,将体重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对于减肥成功的人来说,维持减肥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减肥后体重反弹,主要与体重下降以后就恢复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有关。
那些能够维持减肥成果的人,都会把减肥期的行为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坚持下去,比如控制饮食,增加锻炼的次数,经常监测体重等。
因此,要想长期维持减肥的结果,就要长期坚持控制饮食和锻炼,把体重稳定作为新的目标。
怎样吃才能减肥
要想达到减肥的效果,膳食是控制热量摄入唯一的方法,仅仅只是减少饮食摄入,对于降低体重都有较好的作用。
怎样制定膳食减肥计划呢?
首先要选择摄入的食物种类,作者将食物分成了“绿灯食物”、“黄灯食物”和“红灯食物”。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大量摄入的“绿灯食物”有未经加工的全谷物如玉米、小米、燕麦、糙米等,以及豆类、蔬菜、水果、无糖低脂的奶制品、鱼类等。
可以适量摄入的“黄灯食物”有未经加工的猪牛羊肉、鸡鸭、蛋类、全脂奶制品、植物油、坚果,以及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等。
我们要尽量减少甚至停止摄入的“红灯食物”则包括白面包、面条、饼干、蛋糕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火腿、牛肉干、汉堡等加工肉类,以及膨化食品、糖浆、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等含有高糖、高纳和高脂肪的食物。
一般每天摄入热量小于消耗热量500千卡是比较安全的热量差值,可以使体重稳步下降。但每天膳食总摄入量不能太低,需要大于800-1000千卡,这样才能维持日常所需。
制定膳食减肥计划的时候,如果每次都计算每餐摄入量,无疑会给生活增添压力,有没有不用计算热量的饮食控制方法呢?
可以用食物 “份”量来控制饮食摄入及满足营养搭配。
在营养学中,“一份”就是一次摄入某种食物比较健康、合适的量。
不同食物一份对应的重量不同,要全部记住非常麻烦,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份”量的方法,就是用手或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来衡量一份的量。
如果是固体的主食,如米饭、馒头,一份约为一个拳头大小。如果是片状的主食,如全麦面包,一份就是一块肥皂大小。
对于蔬菜水果类食物,如果是叶子菜,一份就是一只手捧起来那么多;如果是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胡萝卜等,一份大约是一个拳头大小;如果是水果,一份约是一个拳头大小。
对于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如牛肉、鸡肉、鱼类,一份大约是一个手掌大小。
坚果、奶酪等高脂肪的食物,一般不要超过一指。
这样我们就能用“1拳、1掌、1捧、1指”来衡量每餐所吃的食物份数。每餐主食加上土豆、红薯等为1拳的量,鱼肉蛋为1掌的量,叶子类蔬菜为1只手捧的量,黄油、坚果、酱汁等为1指的量。
用手来衡量食物份数,我们对自己每餐该吃多少就心里有数了。
运动是减肥的重要手段
在减肥过程中,与运动有关的能量消耗是我们唯一能够掌控的,所以说运动是减肥的重要手段。
什么样的运动最容易减肥呢?
运动时,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根据有无氧气参与,可以分为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过程快,不需要氧气参与,提供的能量有限,只能利用血糖和肌肉中的糖原储备。
有氧代谢过程慢,需要氧气参与,能够持续供能,可以利用身体储存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很多人认为要运动30分钟以上才会消耗脂肪,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运动的一开始,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提供了能量,不是一定要运动30分钟以上才开始消耗脂肪。
那什么样的运动最容易消耗脂肪、达到减肥效果呢?就是那种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因为运动时间越长,肝脏和肌肉内的糖原逐渐被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而运动强度越大,氧气供应受限,无氧代谢比例越高,糖原供能比例越高。因此,维持中等强度运动才有助于提高脂肪供能比例。
要想减肥的话,每天至少要进行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肥,长期规律的运动,在抗衰老、预防慢性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每天运动还是不能减体重
有些人发现自己每天都运动,可体重还是没有减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运动强度或时间不足,以及饮食补偿过多。
例如一个人去健身房跑步半小时,消耗了300千卡热量。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为了补偿自己的努力,吃了一个400千卡热量的煎饼,那么运动消耗的热量就被煎饼补充了,就达不到减肥效果了。
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要想达到减肥的目的,需要非常大的运动量,很难做到,因此仅靠运动减肥不是最佳方案,最好是和控制饮食相结合。
另外,有些人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体重变化不大,但是身体储存的对健康不利的脂肪减少了,精力更充沛,那么即使体重变化不大,对健康也有益。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书,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享受美食的乐趣,让身体更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