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已于2020年12月28日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并将在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轮国谈是我国第五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对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谈判成功119种(其中目录外新增96种,目录内谈判或续约成功23种),整体成功率73.46%,平均降价50.64%。
综合前四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可以发现,通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医保支付范围扩大了,包括不少抗癌药、罕见病药等DTP药房主要适营品种,带来了更好的药品可及性,缓解了支付压力。
更多抗癌药、罕见病药等特药品种成功进入医保目录,对于已具备大病医保特药定点资质的DTP药房来讲是非常大的利好,患者的支付压力能得到极大缓解。相应地,DTP药房可以通过这些药品为更多患者提供专业健康服务,这就是机会和价值。
有数据表明: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其中经测算,本次续约谈判的14种抗癌药降价,预计2021年可为癌症患者节省30余亿元。
由此可见,“以量换价”获得了明显的“腾笼换鸟”效果。后续,医保部门还会将更多包括抗癌药、罕见病用药在内的重特大疾病的创新治疗用药纳入医保支付的范围。
罕见病用药机会
119种谈判成功的品种中包含6个罕见病用药。
此前,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纳入了9种罕见病药品(6种通过谈判纳入乙类目录),涉及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纤维化、亨廷顿舞蹈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
至此,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医保目录中共有24个罕见病,涉及55种药品,其中甲类15种,乙类40种。
这样的结果绝大部分是由国谈带来的,能极大地满足罕见病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罕见病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将逐步提高,DTP药房服务罕见病患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医保双通道政策
DTP药房的另一个机会是医保双通道政策。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完善门诊保障政策、开通医保定点药店通道、合理调整总额控制等方式,推动《2020年医保药品目录》落地。”
国谈药品“双通道”模式的承接方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各地的DTP药房。因此,已具备大病医保特药定点资质的DTP药房增加了获得国谈成功目录范围内产品厂家授权的可能性,能获得更多可经营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全国323个医保统筹区中有216个医保统筹区的相关部门已发文通知或者已落地实施国谈药品的大病医保特药落地双通道政策,即:对于这些国谈药品,患者遵照各区域医保经办机构发布的相关规则和流程,既可在相关医院住院治疗用药报销,也可在指定零售药店DTP药房购药报销。
而且,预计随着各地医保经办机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改善,其智能全维度控费的能力越来越强,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医保管理者放开特药医保双通道政策,以落地国谈药品政策的实施。
国谈未成功药品和非医保目录新药
另外,对于本次国谈未成功的抗癌药,或者非国谈的创新类特药,DTP药房也有极大的市场机遇。非国谈品种或本次国谈未成功的产品,其患者购买的主要渠道自然是院外,这也是绝大多数创新特药企业医保目录外市场策略的核心观点。
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抗癌药或罕见病用药等高值药品和新上市的药品,都是DTP药房渠道需要把握住的机会。DTP药房可专业管理好此类患者的购药场景,为市场推广助力。
每年新上市创新药品越来越多,需求也日益增大,DTP药房对此应高度敏锐。据统计,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共批准48个新药,其中国产新药20个,进口新药28个。其中,肿瘤药达16个,占比34%;8个罕见病药物,均为进口药,有6个未进入医保目录;8个临床急需用药,有3个未进入医保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