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器械是高值耗材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市场规模仅次于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其安全性、有效性监管要求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国内骨科植入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上游材料存在短板,高端材料依赖进口,国内企业需加快突围。中游产品方面,创伤类植入器械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未来将向提升质量方向发展;脊柱类和关节类产品目前主要市场被国外品种占据,未来发展机遇更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骨科植入器械领域已经涌现出大博、威高、爱康、春立等优质国内企业,助力骨科植入器械国产化率提升,进而有助于降低产品价格,实现惠国惠民。
一、骨科植入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骨科市场2018年市场规模达512亿美元,在过去几年基本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率,市场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在骨科植入器械领域具有领先技术优势,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较为成熟。其中,北美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医疗器械市场,占据全球53.4%的市场份额,增速接近全球骨科市场增速;欧洲市场规模位列第二,占 22.3%的市场份额,欧洲市场的成长性较低,主要受财政紧缩政策及价格调降压力,市场占比逐渐减少;亚太地区随着中国与印度经济的成长与健康意识提升,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区域市场,市场份额达到了20.5%,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未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骨科器械生产企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国内骨科理论及临床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市场开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骨科巨头存在较大差距。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外资巨头进入国内抢占市场,国内企业在与跨国企业竞争和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快速成长,技术、工艺、研发和管理水平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开始逐渐打破被外资巨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国产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到2019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内企业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据网上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近年来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03%。预计到2020年,全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360亿元。
二、骨科植入器械细分领域分析
骨科医疗器械可分为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运动医学、骨科修复材料等细分领域。其中关节类、脊柱类和创伤类是最主要细分领域,且均属于植入人体的骨科器械,从全球市场来看,2018年关节类、脊柱类和创伤类骨科植入器械分别占据37%、18%和14%的市场份额,为骨科器械三大细分领域。